翻页   夜间
西藏小说网 > 五代:从围殴黄巢开始 > 第四十七章 清口战役
 
  
为什么是清口战役而不是寿州会战呢,因为寿州已经打过了,朱温没打赢。
事情是这样的,寿州是淮南北方的门户,取淮南必先取寿州,这是历代以来军事专家们的共识,之前淝水之战里的苻坚是这样做的,后周世宗柴荣攻打南唐也是这样做的。
因为寿州的后面是广阔的淮南平原,地势平坦,利于行军,即便有几条江河也都是水势平缓,没有激流险滩,十分适合北方的步兵、骑兵部队行军作战。
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战败后军队可以原路返回,不会全军覆没,因为路上没有什么高山峡谷设伏的地方。
然而有利必有弊,这条进军路线虽然好,但前提是你得先把寿州给攻下来,攻不下来一切都白搭!
杨行密攻下寿州不容易,所以守城很尽力,狠人朱延寿和强兵黑云都都用上了。
朱温不是白痴,当然不能让对方把寿州白占了去,所以派出几万大军围攻寿州要塞,想要趁杨行密还没站稳脚跟,把城池夺过来。
没想到朱延寿爆发了,他就想啊,我当初攻城的时候受了很多窝囊气,正愁没处撒呢,现在好了,朱泼三的汴州兵来了,正好做我的出气筒。
朱延寿与黑云都强强联合,揪住汴州兵一顿猛打,硬是以少胜多,大败敌军。
朱温不服气,又接连组织了两次围攻,但任他使出千般手段,寿州城依然是不动如山。
朱温没脾气了,手底下的大军已经集结好了,不能被一个寿州城给绊住啊,到时候师老兵疲,这仗就没法打了。
朱温无奈之下,只能实行第二套进军方案。
在这个方案中汴州军兵分两路,主力部队有七万,由大将庞师古率领,从徐州出发,路径清口、高邮,进攻杨行密的老巢扬州。
第二路军队作为辅军,有一万多人,由葛从周率领,从郓兖地区杀奔寿州,牵制杨行密北方的军力,并伺机夺取寿州。
以上方案中辅军还好,没什么毛病,主军的行军路线有些特点,我们着重来分析一下。
这条进军路线有个两个很明显的优点:
其一,它是条直线,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嘛,所以直接有效;
其二,依托大运河,可以利用水路来运送兵需,省时省力。
有优点就有缺点,缺点也有两个:
其一,途中水网密布,左有湖(高邮湖),右有沟(沥沟),路不好走,不利于北方军队优势的发挥,反而是敌方水军天然的战场;
其二,虽然依托大运河,但是朱温缺少船只,大运河的控制权还在杨行密手里。
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,朱温在走一招险棋,而且,险得有点离谱。
手下的谋士敬翔看不下去了,他跳出来劝说朱温:还没有做好准备,不能仓促用兵。
朱温不听,他说朱氏兄弟能打吧,李克用能打吧,这些人都被我按下去了,他杨行密能怎么样,淮人体弱,不堪一击,请先生放心。
现在的朱温已经膨胀了,他初步荡平了北方,想要携胜利之威平定淮南,然后统一天下,最后完成自己的皇帝梦——他有点等不及了。
等不及了就会很仓促,仓促之下是做不成事的,特别是打仗。
接下来决定五代十国格局的清口战役打响了。
庞师古率领七万主力按照预定计划向杨行密辖区突进,走到清口这个地方,被人拦住了,拦路的人是杨行密手下张训。
张训部当时驻扎在涟水,负责监视汴州军队的动向。
庞师古一看淮河对岸有人,当然不肯轻易过河了,不然被对方来一个击敌半渡那就不好了,所以大军在清口找了一个地方驻扎了下来。
不过他找的这个地方确实不怎么样,我们下文会提到。
北线葛从周也按照预定计划赶到了寿州附近,与朱延寿部进行了一次小规模战斗,双方都没有占到便宜,开始僵持。
朱温很有信心,他派出了两路大军还嫌不够,亲自带兵赶到宿州驻扎下来,随时准备在前方取胜后率兵南下,扩大战果。
大军压境,声势喧天,杨行密有点慌了。
两边前线都派人告急,杨行密手中军兵有限,他要做个决定,那就是具体增援哪边。
杨行密觉得柿子应该拣软的来捏,可以先集中兵力击溃葛从周所部,借此威慑庞师古,迫其退兵。
这是个中规中矩的打法,而且胜算比较高,但是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,这个人就是刚刚到淮南没多久的李承嗣。
李承嗣到达淮南后和杨行密达成了协议,自己帮对方打场胜仗,杨行密想办法送他回到河东老主子李克用的身边。
是不是有点关羽投靠曹操的味道?
可惜杨行密不是曹操,他和曹操一样惜才,但比曹操还会耍赖皮,在李承嗣帮他打跑朱温之后,这位杨老先生改变了主意,一直把李承嗣留在了淮南。
现在李承嗣既然要帮杨行密打胜仗,肯定要积极为对方谋划,他对杨行密说:
“打葛从周当然没错,但打不疼朱温。今年把他打跑了,明年又来了,最后我们淮南境内就会连年用兵,民不聊生,难逃失败的下场。
既然要打就要打狠一些,让朱温知道疼,再也不敢来找麻烦,所以应该对庞师古的主力用兵,把这块硬骨头给啃掉!”
随后李承嗣又通过分享自己与朱温常年战斗的经验,分析当下淮南战场的局势,来佐证自己判断的正确性。
杨行密很擅长听取别人意见,一看对方说的有道理,当即拍板:
“就按你说的做!”
随后杨行密派李承嗣、朱瑾等人带领三万大军,进军楚州前线,涟水的张训也赶来汇合,大军在楚州安营扎寨,隔淮河与庞师古大军遥相对峙。
恰在此时,天公不作美,开始下雪。
这一年的雪,确实来得比往年早了一些,对战争来说未必是好事。
但是杨行密占据着主场优势,军队不愁吃喝,在家门口打仗就是方便。
反观庞师古就不一样了,身居客场不说,对地形还不熟悉,更可恶的是战场上到处是水,根本找不到汴州兵擅长的作战地形啊!
庞师古有点怠工了,他本来就对征讨淮南有意见,但是朱温是自己的老上司,自己又是对方最听话的下属,不好多说别的,只能硬着头皮出征。
在庞师古看来下雪也是好事,正好借天气原因退兵,所以并不急着往前推进。
他也有充足的自信,认为自己不去找淮南的麻烦就很够意思了,对方肯定没有胆子来主动进攻。
但是庞师古失算了,在他安营扎寨混日子的同时,对岸的李承嗣已经派出了一支秘密部队渡河了。
渡河的军队不多,只有几千人,领兵的大将是朱瑾。
朱瑾现在应该是最恨朱温的一个人了,自己的老家被朱温占了,哥哥被朱温杀了,就连老婆也让对方给睡了,奇耻大辱啊奇耻大辱,是个男人就咽不下这口气,朱瑾又不是一般的男人,所以他要报仇。
报仇的机会来了,庞师古屯扎的地方地势低洼,适合用水攻,朱瑾悄悄渡河,到淮水的上游去修筑堤坝,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大水库。
按说庞师古也是南征北战的名将了,屯兵的地方都选不好,有点匪夷所思。
其实仔细想想也说得通,第一,当时天气严寒,风雪交加,大兵在外不会只呆一天两天,需要长期驻扎,所以他选的屯兵之地应该是风雪最小的地方;
第二,庞师古轻敌了。北面的时溥、朱宣、朱瑾都是他带兵讨平的,期间经历的恶战数不胜数,他是最后赢家,北方军队尚且不是他的对手,更何况体弱的淮兵呢,所以他不相信对方敢主动出击,时间一长,连派到外面的斥候都收回来了,就驻扎在当地等待朱温的退兵令。
屯兵日久,军心浮动,庞师古开始下棋,一来修身养性,二来稳定军心。
这一招三国时候很多人都用过,屡试不爽,军心果然平稳了很多。
这时候有一个不开眼的将领来汇报了,他说最近淮河水位不太正常,要提防对方用水攻,建议庞师古拔营起兵,换个地方驻扎。
庞师古大怒,心想我好不容易稍稍稳定了军心,你就来凑热闹,有没有眼力价儿?
换个地方屯扎,这地方是那么好换的吗,七万人的大军一旦挪动地方,军心就要散了,到时候进有淮河拦路,退又没有将令,军队一旦哗变就万事休矣!
当即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斩杀了这名将领,全军肃然,军纪瞬间严整了好多。
这下庞师古满意了,军心稳定比什么都重要,但是他不知道的是,这一刀下去斩杀的不只是一个将领,更把进言的道路给斩断了,自此之后,全军上下再也没有来参议军情的人了,庞师古下棋下得更清静了。
这时候上游的水库水位也满了,朱瑾与杨行密约定时间,到时候开闸放水,滔天巨浪翻滚而下,势如奔雷,浩浩荡荡向庞师古的营区涌去,汴州大营瞬间变成泽国——水淹七军的一幕再一次上演了。
汴州兵猝不及防,溺毙无数,全军大乱。
随同巨浪一同杀向汴州兵的还有愤怒的朱瑾,他长槊在手,奔马如飞,但凡见到从水区逃出来的汴州兵就是一阵猛杀。
淮河对岸的杨行密、李承嗣也率大军渡河,对汴州大营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围歼战。
三万围歼七万,这应该够杨行密吹嘘好几年的了。
汴州兵基本上全部报销,主帅庞师古被朱瑾击杀,七万大军淹死大半,又被淮南兵捡漏杀了一半。
只有一个名叫徐怀玉的将领见机得快,带着本部兵马逃了出去,收拢了一万多散兵向寿州进发,去和葛从周汇合。
在杨行密围歼庞师古的同时,寿州的朱延寿也开始主动出击,向葛从周的大营发动猛攻。
葛从周不支,率兵出逃,开始向庞师古大军靠拢,想要两军汇合,齐头并进。未曾想在半路遇到了徐怀钰带领的散兵,大骇,率兵北归。
葛从周是个成熟稳重的将军,他充分研判形势后认为要快速撤离战场,否则将会步庞师古后尘。
于是当机立断,命令大军抛弃辎重,轻装上路,进行急行军。
葛从周走得很急,后面朱瑾追得更急,他要复仇,他杀了庞师古还嫌不够,还要把葛从周的脑袋留下来。
朱瑾、李承嗣率领的骑兵日夜兼程,终于在淠水追上了葛从周的军队。
此时汴州兵斗志全无,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,前有淠水阻路,后有追兵杀来,葛从周陷入绝境。
他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,一咬牙,一跺脚,渡河!
渡河定然会被对方半渡而击,但是葛从周管不了那么多了,能跑出去多少是多少。
被半渡而击的结果是军队被屠杀殆尽,淮河之上浮尸万具,水流为之变赤。
关键时刻猛将牛存节率所部兵马断后,阻挡朱瑾的猛攻,葛从周率残部走脱。
渡河之后的汴州兵虽然摆脱了敌人的追击,但是老天爷并不想放过他们,天降大雪,士兵乏食,军队连续四天空腹赶路,被冻毙的士兵充斥了撤退的道路。
随后这部残军到达颍州境内,颍州刺史王敬尧在道路上烧炭为士兵取暖,并为他们提供补给,这才让葛从周率领一两千残兵败卒逃了回去。
清口之战落下帷幕,朱温两路大军几乎全军覆没,此战之后朱温的汴州兵团元气大伤,再也没有能力对淮南地区发动大规模战争。
战争之初李承嗣向杨行密提出的军事战略基本上全部实现,为了表彰李承嗣,杨行密保举其为检校太尉,领镇海军节度,然而只字不提要把对方送回李克用身边的事情。
李承嗣来问,他就顾左右而言他,反正就是不放人——杨行密毫无心理负担地食言了。
听闻前线战败的消息,远在宿州的朱温先是大恐,继而大怒,他不想接受现实,不顾一切地向寿州进攻,然后毫无悬念地被朱延寿吊打一通,大败亏输,从此灰溜溜憋回汴州消停了好长时间。
而被仇恨包裹的朱瑾现在完全在放飞自我,率领吴国军队连年北上进犯徐州、宿州,把战火彻底烧到了朱温的地盘上。
清口战役是奠定五代十国格局的一次战役,从此之后,北方军阀占据江淮、饮马长江的梦想化为泡影,短时间内再也没有能力挥军南下。
随后朱温建立后梁政权,北方地区陷入长年战乱,军队无暇南顾,为南方各国发展社会经济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。
所以说杨行密的淮南是保护江南地区的一道屏障,他一方面依靠强大的武力把嗜杀成性的北军拒之门外,另一方面与周边的吴越、楚国、闽国等地方势力和平共处,协力发展地方经济,一起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发展制度,为之后北宋统一全国提供了充足的制度、财富积累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杨行密算得上是五代十国第一人。
清口战役打完了,我们把时间倒回去看望一下昭宗皇帝李晔,他现在很凄惨,因为长安城又被人打破了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