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西藏小说网 > 天命玄鸟,华夏始焉 > 202.第202章 终究离去
 
第202章 终究离去

“如此踏雪可否安全?”

李歆霓不禁犹豫,心中问道。

“只要踏雪不主动伤人,便无须担忧。”

白止答。

李歆霓:“……”

看来是我多想了!

李歆霓摇了摇头,然后走出了房间,同时,取了自己的宝剑,看向庭院之中的骆宾王,“走吧!”

骆宾王恭敬地跟在李歆霓身后,让你来到了前方的学堂之中,此时,学堂庭院之中,已经有许多孩童等待。

等待着李歆霓这个先生为他们上课。

“今日我传授给你们一些新的招式……”

旭日东升,阳光透过翘角飞檐照耀在庭院之中,照耀在砖石缝隙之中的小草上,在微风之中轻轻摇曳,小小的水珠在要阳光之下,闪烁着耀眼的光辉。

一个时辰的时间很快过去,孩童们终于可以歇一会儿,然后进入房室之中,开始诗书的学习。

而李歆霓也结束了今天的教授。

而整个下午的时间,便属于李歆霓的私人时间。

回到小院之中,李歆霓洗漱罢,然后就牵着踏雪走出了庭院的后门。

然而,李歆霓刚刚出去,便遇到了张老。

张老看到李歆霓牵着白马而出,顿时有些疑惑,以为是李歆霓打算不辞而别,而再看李歆霓身上并无行囊,故而心中放心。

随即问道:“不知李姑娘这是去往何处?”

“张老!”

李歆霓点点头,然后回答道:“踏雪在庭院之中颇为拘束,故而,将他带出城外。肆意驰骋一番!”

“原来如此!”

听到李歆霓的话,张老了然地点头,明白李歆霓是要带着踏雪出去放风,于是关心几句,便看着李歆霓离去。

…………

岁月流转,白驹过隙。

李歆霓已经在婺州城呆了将近半年,从之前的初春时节,到今日的深秋。

而在这一年之中,李歆霓出了传授学堂之中学生们剑术之外,城内的人们也渐渐熟悉了有这么一个女先生。

而学堂之中的孩童们也几乎对这个先生非常熟悉了。

而骆宾王也每日都会来,在李歆霓的指导下,学习着剑术。

而在今日,李歆霓所在的小庭院之中,骆宾王刚刚练完剑,一旁的李歆霓便道:“你的剑术已经很不错了,至于我也没有什么可传授的。”

“今后,只需要伱将剑术融会贯通,熟练使用便可。”

“多谢先生教诲!”

骆宾王闻言,连忙宫恭敬侍立,然后行礼道。

李歆霓摆摆手,随即问道:“至于你父亲之事……,将来你只需要不让你父亲失望便可!”

没错,骆宾王的父亲终究还是去世了。

在夏日去世的,那天,作为骆宾王先生的李歆霓也被请了过去。

而骆宾王家中之人,因为骆宾王的缘故,自然不会轻视李歆霓,即使是家中有丧,也尽了很大的礼仪招待李歆霓。

骆宾王聪慧,已经从学堂张老的反应。以及李歆霓日常行为,察觉到了自己这个剑术先生的不简单。

但是,他非常明白,也没有对任何人说。

此时的骆宾王,已经十三岁了,如今这婺州城的小学堂,已经无法给他提供太多的帮助。

所以,他也早就生出前往大唐都城——长安城求学的想法。

而今日,没曾想李歆霓却主动说出了这件事,说教不了自己了。

骆宾王沉吟片刻,然后恭敬说道:“多谢先生关心。”

“……学生打算前往长安求学。”

“长安……”

李歆霓愣了愣,随即道:“善!”

毕竟长安有太学,虽然进入门槛有些高,但是以骆宾王的才能,应该能够进去。

但是,可能也会费上一番功夫。

李歆霓想了想,然后看向骆宾王,道:“在此稍候。”

罢,李歆霓回到了房间之中,再次出来之时,手上却拿着一枚玉佩。

将玉佩递给骆宾王,道:“想必你去长安城,应当是要进入太学的,但是,想进入太学,并不容易……”

“你到达长安之后,持此玉佩去往君子楼,出示玉佩,君子楼之人自然会明白一切,到时你在说出进入君子楼之事,其他的,便可无虞。”

听到这里,骆宾王整个人皆是一愣,随即又反应过来,连忙后退一步,对着李歆霓深深一揖,真挚地道:“多谢先生……”

李歆霓面带微笑地看着骆宾王。骆宾王接过李歆霓手中玉佩,犹如珍宝一般放在自己内襟之中,这才放心。

“你准备何时动身?”

“明年初春!”

“善!”

李歆霓点头。

此时已经进入深秋,若是启程前往长安,必然会在旅途之中过冬,此中艰难,可想而知。

待来年初春再去长安,是最好的选择。

……

时间缓缓流逝,学堂中的学生也不再前来,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,自然要在家中过节。

在大唐,学堂之中的学生也是有假期的。

偌大的学堂也唯有李歆霓这个小院落在亮着灯光,期间,李歆霓婉拒了张老的邀请,也婉拒了城中学生家人的物品。

李歆霓自己准备饭菜,一人过节。

“不知这婺州城的上元节和长安城的上元节有何不同……”

李歆霓喃喃自语着。

白止已经显化出了身行,火红的翎羽犹如火焰,照亮了角落里的黑暗。

他听到李歆霓的话,沉默片刻回答道:“应该并没有什么不同,唯有热闹与否的差别。”

“以及……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有些不同。”

“也是……”

李歆霓点头。

此时。婺州城内,已经有百姓走出了家门,手中提着花灯,去往热闹的晚市,来渡过这特殊的一晚。

李歆霓穿戴整齐,锁好了门,也我走上了街道。

她身着大红色的大氅,虽然此处的天气并不像长安那般寒冷,但是大氅似乎能给她带来一些安全感。

摩肩擦踵的街道之上,亮如白昼。灯火阑珊之中,欢声笑语,各种喧闹声、欢笑声、讨价还价声、祝福声……不绝于耳!

行走在街道之上,李歆霓看着眼前的百姓脸上皆露出笑容,她内心似乎也被感染了,脸上也挂上了笑容。

她走到了一座石桥上面,却见原来宽敞的石桥之上,此时却站满了人。有售卖各种漂亮灯笼的商贩,也有猜灯谜的商贩。

他们周围,威胁许多人,有年轻才子佳人,也有总角孩童,也有耄耋老人。

李歆霓上前,靠近了一个猜灯谜的人群之中,却听到一个灯笼上写着这样一句诗:

倚阑干柬君去也,霎时间红日西沉。

灯闪闪人儿不见,闷悠悠少个知心。

再看周围的人,却都眉头紧皱,显然正在冥思苦想。

李歆霓见此,也不禁沉思,良久,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,明媚容颜如花,她看向出灯谜之人,轻声道:“谜底可是‘门’?”

此言一出,那出灯谜的人顿时眼前一亮,连忙恭喜道:“姑娘才敏过人,正是‘门’!”

听闻出灯谜的人确认,周围的人也是一阵惊叹,不禁看向后面的李歆霓,当他们看到李歆霓的容貌之时,更加惊叹。

同时,也认出了李歆霓的身份。

正是学堂之中的女先生。

因为李歆霓在学堂之中教授剑术,故而,生活中也省去了许多麻烦。

“姑娘,既然姑娘猜对了,那些盏灯笼便是姑娘的了!”

出灯谜的人将一盏红色的灯笼递了过来,李歆霓笑着接过,“多谢!”

看着手中灯笼,灯笼之上有许多贴花,同时还这些一些吉祥的词语,颇为喜庆。

李歆霓见之,更加喜爱,将其提在手中,颇有和身上的大红大氅相映生辉之意。

周围的人看去,顿时也心生惊艳之感,对于李歆霓的美丽,也更加认识深刻一些。

“就是不知这位先生是否有婚配……”

不知多少人心中如此惊叹、疑惑。

他们看着李歆霓消失在人海之中的背影,皆没有冒昧去打扰。

毕竟,在这一年之中,也曾在城中相遇过。

对方不禁容貌美丽,性格也温润如水,待人有礼,听闻学堂之中的孩童诉说,她的剑术也非常高。

显然,他们都知道,这个先生的身份绝对不简单。

白止也欣赏着这大唐的上元佳节景象,热闹之处,似乎一瞬间回到了前面之后的夜市之中,唯一差别的,便是时空的不同。

李歆霓一手提着灯笼,一手拿着一串糖葫芦,张开红润双唇,轻轻噙下一颗,才低声问身体之中的神鸟:

“听闻,这糖葫芦是神鸟所发明的,不知是否为真?”

“为真。”

白止点头。

“这糖葫芦,不仅味道不错,却也有几分开胃消食之功效……”

尝了一口糖葫芦的李歆霓,如此评价到。

随即,又道:“不知千年之前的古人又如何?曾经的那位秦国镇国公主又如何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白止并没有回答,或许,这也只是李歆霓的个人感叹。

……

春风拂过大地,春意已经来临。

城外湖边垂柳已经绿了丝绦,一只只燕子飞快穿梭在垂柳之间,亦或是在溪边,衔泥筑巢。

学堂之中也已经开学,李歆霓再次开始了一上午的忙碌。

不过,这一次开学,李歆霓却发现许多熟悉面孔的消失,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。

后来从老先生口中得知。原来一些孩子已经到了年龄,被家中长辈接走,接手家中之事。

亦或是早早的在家耕种,亦或是被送往更好的地方学习。

而新来的学生,自然年龄更小。

“千字文,乃是先秦之时神鸟所作,为孩童启蒙识字之用……”

透过窗棂,李歆霓看到了坐在房室之中认真上课的孩童,一位老先生正在传授《千字文》。

这便是李歆霓的日常生活,上午传授剑术,下午亦或是出城行走,亦或是坐在显然,静静的听着耳边的朗朗读书声,抬头看着飞过屋檐的鸟儿,飞向广阔的天空。

亦或是低头,看向缝隙之中的小草,努力的生长,去照耀那为数不多的一丝阳光,然后盛开小小的花儿,结下小小的种子。

又是几日过去,下午,阳光慵懒,照耀在人的身上,让人忍不住睡去。

然而,已经看似是少年人的骆宾王来了,同时,他还是一副出远门的打扮。

“先生……”

来到李歆霓年前,骆宾王恭敬地叫了一声。

假寐的李歆霓睁开了眼睛,看向骆宾王的模样,便知道了什么。

“今日便要启程吗?”

李歆霓问道。

“正是。正好,过来同先生告别。”

“好。”

李歆霓点点头,“祝你一路顺风,此去长安,犹如大鹏展翅!”

“多谢先生……”

骆宾王离去了。

看着他消失在街道上的背影,李歆霓也惚地反应过来,喃喃自语道:“那我也该离开了……”

在此停留了一年的时间,却也有些腻了。

既然如此,那便启程。

因为在张氏学堂之中传授剑术一年,颇得孩童家人的满意,故而,李歆霓也挣了不少的工钱。

细细数了数,李歆霓脸上露出高兴之色,犹如是少女获得了心仪的鲜花,产生欢愉的心情。

“竟然将近一百两……”

李歆霓将银两收好,便背着行囊想到了张老。

而张老看到李歆霓如此打扮,便知道李歆霓将要离开了。

张老脸上也没有露出任何意外之色,毕竟当初来的时候,李歆霓就已经说明,并不会在城中停留太久。

“李姑娘这是准备离去?”

“正是!”

李歆霓点头,“在此停留太久,也感到无趣。即使是在美丽的景致,看多了,也就感觉平常……”

“在这一年之中,也多谢张老的照顾……”

“应有之举!”

张老摆摆手,同时不禁询问道:“那不知姑娘此去又准备去往何处?”

“何处……”

“……此心安处是吾乡!”

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……”

张老听到李歆霓的回答,顿时有些失神,最终,还是起身相送。

“不如也通知一下学堂之中的先生,为李姑娘送别……”

张老不禁说道。

“如此安静的离去便好。”

李歆霓拒绝了张老的好意。

不知不觉间,两人来到了城外。

茵茵草地一条路,路边垂柳浴晨露。

一旁的张老欲言又止,最终,还是问道:“敢问……姑娘可是永安公主……”

闻言,李歆霓笑了笑,并未回答,反而看向张老,道:

“张老的张氏学堂,却也继承了当初博望公之志……”

(本章完)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